虎骨小说网免费提供核武皇帝全集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虎骨小说网
虎骨小说网 总裁小说 乡村小说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灵异小说 重生小说 架空小说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推理小说 军事小说 校园小说
小说排行榜 武侠小说 综合其它 都市小说 玄幻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耽美小说 仙侠小说 同人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好看的小说 权后倾城 庶女傻后 鬼医狂妃 试爱萌妻 天价名媛 毒后惑国 枕上豪门 天神嫁到 极品辣妈 傲娇甜心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虎骨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书号:38067  时间:2017/8/10  字数:8709 
上一章   第141章 安奉军而不乱    下一章 ( → )
不管是在1907年,还是即将到来的1908年,宋彪都已经没有像最初刚当上东三省总督那样繁忙,他有着越来越多的时间可供支配,以至于能在军部的新总督府大楼里冷静的坐看东北亚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

  他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者。

  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变成东三省之王,他用了三年的时间。

  当他为新的东三省构建了整体的框架,建立了新的法律体系和新的行政体系,以及新的军事体系,他就能坐在所有人的顶峰之上,俯视着整个东三省的渺小。赵尔巽一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要“杀宋彪,诛国贼”这样的呐喊。在新的财政部大臣的位置上,赵尔巽更是操控大清银行屡屡以各种借口查封关东货币,阻止关东货币在直隶地区的通,以至于这段时间又闹出奉票风波之事。

  宋彪根本不讲这些事情当一回事,他甚至以宋治中的笔名发表了一篇《杀之罪,汉之争》的社评,结果惹的更多人汉臣要杀宋彪,以避免藩,可清朝廷中枢和慈禧肯定是惊出一身冷汗。正好宋彪刚处理东三省人事件,朝廷急忙发旨嘉奖安抚宋彪。

  清现在就是一窝子欺软怕硬的人想要继续保持一万年的人皇室统治,而且是一窝子的窝囊废,喊起来比谁都凶狠,办起事来比谁都糊涂,怕起来比谁都软弱。

  宋彪手握十万重兵,雄踞关东,还怕清那帮孙子?

  慈禧真要现在就敢强行调他入京,他就直接带着十万大军入京,看看是他东北新军先死光,还是人全部先死光?

  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张之和宋彪的关系又极其特殊,进入京师之后一直充当清朝廷和宋彪之间的和事佬,给双方调停劝说。

  宋彪将张之的电报打开一看,见上面只有“必当留任”四字,堪称是言简意赅,告诉宋彪别想那些事了,虽然这段时间各种声音都很吵闹,京师内部争论极多,都说要调你入京师,如果你不来就说明你要造反,要提前剿灭你,可朝廷内部争论下来的结论很简单,就是继续请你当东三省总督。

  张之和宋彪的关系其实是真的很不错,他在湖广那边财政紧张,为了兴办铁路又借了很多外债,贴补不了汉铁厂和湖北纱麻丝布四局,这就一并都低价转让给了宋彪的远东财团商办。

  武汉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华中纺织业中心,和张之在武汉兴办的有很大的关系,投资很多,兴办至今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根基很不错,而且是开启先河的大量用女工。

  远东财团拿下了湖北纱麻丝布四局之后,也继续采用了和美资合股的方式投资兴办武昌纺织总公司,因为远东财团在经营汉冶萍公司和武昌纺织总公司都采取了同外商合股经营的手段,结果还让张之承担了不少压力,张之也都忍了下来。

  张之后来回电给宋彪,大意是说“你比我厉害,你能控制住那些洋人,而我却被洋人骗的很惨,汉铁厂和粤汉铁路都吃了大亏,所以,在国内搞新政就得靠你这样的人,至于别人对我的非议,我也不在乎,盖棺总有定论,我问心无愧”

  还有很多事也可以说明宋彪和张之关系确实很特别,比如说在知会的问题上,张之就听了宋彪的劝说,将抓到的这些**人都放掉了,暗中将他们送到汉口租界,打发他们去了上海。

  张之其实是个很高明的人,他比谁都知道大清国实际上撑不了多久,长则三四十年,短则十几年,而且最终是灭亡在汉之争的问题上,所以,他就上书朝廷彻底废除各种汉之别,人和汉人一样。

  张之是拳拳之心忠于朝廷,希望清政府能够接纳他的意见。说不定还能将大清国的国运延续下去,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就觉得张之也要反了,原来东南互保的旧账就没有和你算清楚。你现在又要搞光我们人的所有福利。

  难道你张之真觉得我们人好欺负?

  于是乎,张之就被调入京师,废除了军政大权,被派过去管理新学之事,以作惩戒。

  收拾了张之和袁世凯,人得意洋洋。又要来收拾宋彪了,说是只要再将宋彪调入京师,大清则安矣,结果碰壁了。碰的一头是血。

  这里面也是有很多七八糟的事,反正宋彪很生气的差一点下令全军强行剪辫子,坐等人领军来收复东三省。

  宋彪一点都不幸苦,他只是下令全军戒严整顿,人也不幸苦,他们还真以为宋彪好对付,真正辛苦的是荫昌和张之,等荫昌亲自赴京叙职,顺道告诉京师的人们——东北新军已经全军戒严了,俄国子的军火一整列接着一整列的往奉天运。跪求你们别再折腾了,人这才知道什么叫害怕。

  庆亲王奕劻一贯是软弱无能的主,他就真的说了一句实话——朝廷当以“安奉军而不”为上策。

  这些事说起来很搞笑,其实也很可怜,中国在最后的这样一个大朝代里,已经沦落到了如此的地步,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吗?

  宋彪收到张之的这封回电之后,心里只能感叹一声,也谈不上高兴。更谈不上失望,他就在电报上批了“阅”字,将电报簿还给舒方德道:“回电就是一个‘谢’字吧。”

  舒方德默默顿首,道:“是。军座,全军还用继续戒严吗?”

  宋彪想了想,道:“不用继续戒严,让医务处发令,对于剪掉辫子的士兵以便于卫生工作的名义一律奖励两银圆。钱不多,就是一种意思,让将士们自己去衡量吧,如果全军能有一半的士兵减去辫子,那就再让参谋二处重新整理军容规定,命令全军将士的头发不得长于一寸,士兵退役一律补发三银圆的蓄辫费用。”

  舒方德点头,又问道:“军座,要不要通过新华会整顿此事,暗中让大量的士兵剪辫子,造成既成事实?”

  宋彪权衡一番,感觉清现在对他已经基本处于无语的状态,只要他不造反,大概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便道:“可以这么办。”

  舒方德这才再次顿首,收起电报簿离开了宋彪的办公室。

  对于剪辫子这种事,宋彪一直不想办的太狗血,确实也没有必要,新华会是新军内部的光复会机构,已经建立完善的体系,作为另外一种控制新军的政治机构而存在,其实,新华会的管理处就是新军军部政治处,每个排的辅导员都担任新华会支部组长负责政治教育。

  也可以说,新华会是在东北新军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同步壮大,东北新军不停的扩张,扩张到今天就秘密的转变成了光复**的武装,而宋彪也就成了光复**的政治、理论和精神领袖。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

  有没有人密呢?

  肯定有的。

  12万人的部队和分布在整个东北新军、警务、巡防民兵系统的6。3万名新华会、光复会的会员之中难道就没有亲派,就没有告密分子吗?

  肯定有的。

  关键在于三位巡抚和各地知府、知州的知而不敢报,因为报上去就是捅破天的大事,哪怕清政府也已经知道了,谁敢动?谁敢说我知道“治中先生”就是宋彪!谁敢说东三省到处都是光复

  也许清政府宁可宋彪在东三省划省自立为王,也不希望宋彪直接率兵入关。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哪怕是如张之这样的悉人士也不过是希望拖一天是一天,拖一年是一年,或者寄希望于“之中”先生途知返。

  还是那句话,如果宋彪真的要挥师入关,他未必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可清王朝的灭亡却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

  宋彪只是继续在等,等待局势更有利于他的那一天。

  他每多等一天,局势就更利于他一天,关内百姓就多苦一天,关外百姓则一如既往的生活在很不错的环境中,虽然这种很不错也只是相对关内而言,至少关东百姓收入更高,工作机会更多,粮米油盐煤柴的价格都算适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您来小说网…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在东三省的这个天地里,已经没有人能凌驾在他之上,而他大体上是使用了39个人和21个组织机构,完整的操控着东三省的一切军政、财经、产业大权。

  这些人都是最聪明的人,每个人都有比他强的一面,绝大多数的人都比他聪明博学,这里面也没有多少人能算是他的朋友,但他就是如此领导着的每一个人。

  或者说,他在东三省推行的是一种开明的**,他根本不需要宪政,不需要立宪,不需要咨议局,而他实际上又是用咨议局这种方式治理东三省。

  不管是每周的新军例会,还是每个月的东三省新政例会,或者是一年一度的远东财团年会,他永远都像是云层之上的那个人,冷漠的观摩下面的人在那里讨论各种事务。做出决策,付诸实施和努力。

  没有任何问题会真正的引起他的关注。让他考虑去亲自办理。

  在绝大多数的时间,他所要做的只是在最终的批准令上轻盈签署上自己之名。现在,他更多的使用“宋治中”、“宋震旦”这样的名字,这是因为每天的《东北报》社论都是他的智囊团队在撰写,所用的就是“宋治中”的笔名,而在中华**会内部,他则是秘密的使用“震旦”这个名字。

  他很冷静。也变得很少说话。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更加的畏敬和害怕他。

  如果你要带领几百个人,甚至是几千个人向前发展,你只需要让别人喜欢你即可。但如果是要带领几千万人向前发展,你就必须让别人畏敬你,既要害怕你,也要敬重你,更要景仰你。

  所以,《东北报》的社评一贯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每天一篇关于社会、国家、地区、民族、国际、文化、经济、军事、治安之类题目的评论,大体就能让那些阅读报纸的人找到国家和民族的方向感。

  宋彪正在努力的让“宋治中”变成一盏明灯,照亮中国人前进的方向,虽然“宋治中”更应该说是一个秘书局内部所有人的集体智慧,但他必须很不客气的将这些成绩和智慧都纳入自己的名下。

  这段时间里。宋彪喜欢阅读,喜欢思考,他有很多时间阅读,也有很多时间思考,他可以将时间花在阅读《三国志》上,也可以花在阅读《战争艺术概论》上,还可以花在英文原版的《富国论》上。

  他就在新的总督府里阅读和思考,生活和恋爱。

  这是一栋新的东三省总督府,位于俗称八家子的地方。也是东北新军东陵军部的最西侧地段,相距奉天城的巡抚衙门和盛京行宫有八里路,南侧是沈新区的各国领事馆和外国侨民公区,北侧是东三省军工业重地,东侧则是新军军部和机关总部。

  这是很漂亮的总督府,因为请了德国建筑设计师马尔克参加设计工作,整栋总督府有着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特殊建筑风格,整个总督府采取了东方园林式的布局,占地三十亩,整体坐北朝南,分成机关区、生活区两个区域,主体大楼采用大量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和装饰,大楼顶部采取传统飞檐和塔楼结构。

  主楼两侧设有副楼,东侧副楼为政务系统的办公区,新政系统的财政厅、学政厅、**厅等分别都位于此处办公,西侧副楼为军务系统的办公区,主楼内部也按照东西原则,东侧为秘书局、新政局、调研局等内部局办公处,而西侧则是军部秘书处、情报处、政治处、参谋三处、德国顾问处。

  参谋一处、参谋二处、后勤处、法俄顾问处等则继续保留在军部机关总部,而位于总督府的军事机构则统称为军部机关二部,两个机关部相距一公里远。

  搬迁到新的总督府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宋彪这段时间里还是有一些不适应,他一贯是坚持能不进口就不进口的人,虽然安装了地板,所有木地板都是本地的红松木制造的,因为赶工期,木板都是加工好之后直接用机器烘干,房间里至今还有一股淡淡的松香味。在东三省的这个天地里,已经没有人能凌驾在他之上,而他大体上是使用了39个人和21个组织机构,完整的操控着东三省的一切军政、财经、产业大权。

  这些人都是最聪明的人,每个人都有比他强的一面,绝大多数的人都比他聪明博学,这里面也没有多少人能算是他的朋友,但他就是如此领导着的每一个人。

  或者说,他在东三省推行的是一种开明的**,他根本不需要宪政,不需要立宪,不需要咨议局,而他实际上又是用咨议局这种方式治理东三省。

  不管是每周的新军例会,还是每个月的东三省新政例会,或者是一年一度的远东财团年会,他永远都像是云层之上的那个人,冷漠的观摩下面的人在那里讨论各种事务。做出决策,付诸实施和努力。

  没有任何问题会真正的引起他的关注。让他考虑去亲自办理。

  在绝大多数的时间,他所要做的只是在最终的批准令上轻盈签署上自己之名。现在,他更多的使用“宋治中”、“宋震旦”这样的名字,这是因为每天的《东北报》社论都是他的智囊团队在撰写,所用的就是“宋治中”的笔名,而在中华**会内部,他则是秘密的使用“震旦”这个名字。

  他很冷静。也变得很少说话。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更加的畏敬和害怕他。

  如果你要带领几百个人,甚至是几千个人向前发展,你只需要让别人喜欢你即可。但如果是要带领几千万人向前发展,你就必须让别人畏敬你,既要害怕你,也要敬重你,更要景仰你。

  所以,《东北报》的社评一贯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每天一篇关于社会、国家、地区、民族、国际、文化、经济、军事、治安之类题目的评论,大体就能让那些阅读报纸的人找到国家和民族的方向感。

  宋彪正在努力的让“宋治中”变成一盏明灯,照亮中国人前进的方向,虽然“宋治中”更应该说是一个秘书局内部所有人的集体智慧,但他必须很不客气的将这些成绩和智慧都纳入自己的名下。

  这段时间里。宋彪喜欢阅读,喜欢思考,他有很多时间阅读,也有很多时间思考,他可以将时间花在阅读《三国志》上,也可以花在阅读《战争艺术概论》上,还可以花在英文原版的《富国论》上。

  他就在新的总督府里阅读和思考,生活和恋爱。

  这是一栋新的东三省总督府,位于俗称八家子的地方。也是东北新军东陵军部的最西侧地段,相距奉天城的巡抚衙门和盛京行宫有八里路,南侧是沈新区的各国领事馆和外国侨民公区,北侧是东三省军工业重地,东侧则是新军军部和机关总部。

  这是很漂亮的总督府,因为请了德国建筑设计师马尔克参加设计工作,整栋总督府有着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特殊建筑风格,整个总督府采取了东方园林式的布局,占地三十亩,整体坐北朝南,分成机关区、生活区两个区域,主体大楼采用大量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和装饰,大楼顶部采取传统飞檐和塔楼结构。

  主楼两侧设有副楼,东侧副楼为政务系统的办公区,新政系统的财政厅、学政厅、**厅等分别都位于此处办公,西侧副楼为军务系统的办公区,主楼内部也按照东西原则,东侧为秘书局、新政局、调研局等内部局办公处,而西侧则是军部秘书处、情报处、政治处、参谋三处、德国顾问处。

  参谋一处、参谋二处、后勤处、法俄顾问处等则继续保留在军部机关总部,而位于总督府的军事机构则统称为军部机关二部,两个机关部相距一公里远。

  搬迁到新的总督府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宋彪这段时间里还是有一些不适应,他一贯是坚持能不进口就不进口的人,虽然安装了地板,所有木地板都是本地的红松木制造的,因为赶工期,木板都是加工好之后直接用机器烘干,房间里至今还有一股淡淡的松香味。

  电灯的质量不太好,短短一个月里换了三个灯泡,这是沈电灯厂的第一批国产货,宋彪也就只能忍着,尽可能还是用自然光比较安全。

  电话是沈新区的法资企业生产的,总体还不错,为了鼓励本地产业,总督府全部都用了这批“吉宝亨”牌的铜柄木壳电话,只要是能看到的地方,已经尽可能都使用了东三省本地产品。

  为此,宋彪在刚搬迁进来的时候还迫不及待的用“宋治中”笔名发了一篇社论,积极赞美此事,现在则多少有点尴尬,比如说办公室的门锁防盗能力太强,连本厂配发的钥匙都经常打不开。

  宋彪的办公室还好,秘书局那边六道门中有两个锁经常出问题,全总督府申报出来的大约要换四十多个门锁。

  怎么办呢?

  现在就这么个情况,工业刚开始的阶段总是如此。好在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业都能很容易的发展起来,小五金也没有问题。机械锁、铁锁、电灯、电话就真的需要点时间慢慢发展,设备大体都是进口的。关键是工人需要更多的经验。

  宋彪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都会渐渐的不是问题。

  此时,他正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秘书局为明天准备的新社评,题目是《新论“隆礼尊贤”》,这个题目是从德国考察回国的章炳麟提出来的,最近十几篇社评也都是章炳麟主笔代写。

  此次的新社评《新论“隆礼尊贤”》就是章炳麟反思过去的“隆礼尊贤”提倡新式和新时代的“隆礼尊贤”也就是他说的无比重视教育,他认为“礼”和“贤”都是教育的一部分“礼”和“贤”都是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的法治、礼仪、廉、道德、自然教育。

  为此,他又提倡新礼和新贤,推行新式教育,宣扬新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法德国。

  宋彪将这篇文章看了一遍,虽然有些观点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但从整体上而言,绝对是一篇好社论,可以让人恍然惊醒。

  宋彪也重视教育,他只是觉得章炳麟所提倡的全力推行大学教育有点过于拔高。中国现在确实缺大学人才,但也更缺中专类型的运用人才。

  在和新上任的学政厅厅长陈宝琛谈及教育问题,宋彪就很现实的说过,东三省目前的教育重心就是两个事情,一是塾师制度的继续推行和优化,二是中专教育的普及化,如果东三省每年通过塾师教育推出几十万名识字读书的青少年,再通过大量的中专学校培育几十万中等专科人才,东三省工商业发展就会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当然。不能因此就说章炳麟的观点不对。

  宋彪将整篇文章前后看了三遍,还是不确定能否发出这篇社论,考虑了一段时间后,他最后在文稿的结尾空白区域写了一百多字的修改建议,希望章炳麟在社论中增加一个“但是”

  他的意思很简单,推行大学教育,隆礼尊贤是必须的“但是”东三省现在同样更需要普及教育,从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需要普及的中小学教育和专科教育,其次才是代表民族之巅的精英教育。

  边想边写,宋彪在末尾增加了一个脊柱论和头脑论,说“普及教育是要培养民族的脊柱和四肢”“大学教育是要培养民族的头脑和灵魂”两种教育都要办好,两种教育和尊重教育、尊重师范、尊重塾师都是新“隆礼尊贤”之根本。

  想了想这些事,增加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后,宋彪就将这份社论稿重新放回去,等着秘书局中午自己派人来收回去,章炳麟自己也可以过来拿稿子,甚至是和宋彪谈论十五分钟。

  虽然现在的时间已经很空闲,宋彪完全可以拿出几个小时和别人商量事情,可他的规矩还是一如既往,会谈最多15分钟结束,要求每个人想清楚要谈什么问题,如何简的表达意见之后再来见他,不要进来之后罗里罗嗦半天都找不到重点。

  门外匆匆有人走近敲门,随即,舒方德打开门走进来,和宋彪敬礼汇报道:“军座,京师张之大人急电。”

  “哦!”宋彪并不是很在意的看了舒方德一眼,接过电报簿翻看,随着保密制度的完善,现在连舒方德也不准翻看这些电报,除非继续发回秘书处。

  此时的张之已经到了京师充体仁阁大学士、补授军机大臣,办理学部事务,实际上是被剥离了湖广总督的军政大权,同样一起被勒令调入京师担任军机大臣的还有袁世凯。

  奉天巡抚荫昌据说要被调入京师担任陆军部大臣,统管和筹办三十六镇新军,不知道是真是假。

  宋彪和张之之间的来往一直是非常密切的,两人还一起倡导兴办了新政强国会,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很多地方督抚大吏都在新政强国会中,大家有意借这个平台“无声”抵抗清政府试图削弱各地总督加强中央集权的态势。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张之、袁世凯这两位声望太高。高到清政府已经难以控制的督抚都被高升军机大臣,剥夺了军权。清政府倒是也想调宋彪入京,1907年11月因签署《韩清通商续增条约》成功。加封其为协办大学士,这个月又补授大学士之衔,摆明是有上调宋彪入京的架势。

  清朝廷调张之进京是不用多加考虑的,调袁世凯进京则是袁世凯自己为了避祸,主动退让的结果,随着汉之争在清末开始变得愈加剧烈。以及袁世凯实权越来越大,人之中提议杀袁世凯的人很多,特别是以宗室人为主,袁世凯不得不退让。

  人之中要杀宋彪的更多了。不仅人要杀,汉人大吏中喊着要杀宋彪的也很多,而且罪名极多,不蓄发留辫就是首条死罪,因为不仅宋彪不留辫,按照东北新军的军容纪律,全军所有尉官及校官都一律不准留辫,士兵则自行决定,基本是有1/3的士兵不留辫子。 wWW.hUgUxs.Com
上一章   核武皇帝   下一章 ( → )
核武皇帝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核武皇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架空小说,虎骨小说网免费提供核武皇帝全集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虎骨小说网提供核武皇帝最新章节阅读与核武皇帝txt下载,更多精彩尽在虎骨小说网。